以法治方式管好“天下糧倉”
最是春好處,春耕正當時。眼下,中國各地鄉村正在搶抓春耕生產,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確保糧食安全的弦要始終繃得很緊很緊。 在糧食安全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反復強調其重要性?!凹Z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反復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 國之大者,銘于心踐于行。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健全鄉村振興的制度措施和體制機制;修改種子法,加大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擬訂黑土地保護法草案并進行初次審議,用法律保護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立良法保善治,以法治方式管好“天下糧倉”。各地農民搶抓農時,投入到春耕、春播、春管等農事生產中。圖為3月9日,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菜屯鎮任莊村,村民駕駛拖拉機給小麥噴施除草藥物。圖/新華社發 趙玉國 攝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 土壤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是保障糧食安全的第一道關。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全票通過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把耕地作為優先保護區域。法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 2019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改土地管理法。此次修法,國家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被修改為國家實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不僅概念更加明確、嚴格,而且落實到具體地塊、進入數據庫、進行公示,耕地數量質量保證、統計調查、執法問責等均進一步具體化。 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2021年4月29日,鄉村振興促進法在人們的期待中走來。該法明確規定:“國家建立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嚴格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國家實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并保護高標準農田”,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 “總書記明確要求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這真是說到我心坎上了!”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鐵嶺市農業科學院土壤所所長張艷說。 “一兩土二兩油”,這是對黑土地肥力的形象說法。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東北黑土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糧食產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糧食商品率高,是保障糧食市場供應的重要來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快啟動黑土地保護法的立法程序。2021年12月20日,黑土地保護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初次審議,將保護黑土地上升為國家意志。 正如張艷代表所說,“把黑土地呵護好,才能端好‘金飯碗’”。 作為“農業芯片”,種子事關“中國飯碗”。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我國是種業大國,但卻不是種業強國,種業自主創新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種業科技自強自立、種源自主可控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而建立激勵和保護原始創新的種業法律制度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關鍵。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為進一步補齊制約育種創新能力提升的短板弱項,2021年3月開始,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牽頭啟動修改種子法工作。2022年3月1日,新修改的種子法施行。 此次種子法修改以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為重點,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擴大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范圍和保護環節,完善侵權賠償制度,推動建立鼓勵和支持育種原始創新的制度體系,對于促進種業高質量發展,筑牢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促進法對我國育種產業的支持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支持育種產業發展方面,鄉村振興促進法提出,國家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種質資源庫建設,支持育種基礎性、前沿性和應用技術研究,實施農作物和畜禽等良種培育、育種關鍵技術攻關,鼓勵種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優良品種推廣,建立并實施種業國家安全審查機制,促進種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破解科研和生產“兩張皮”難題?全國人大代表曾范濤建議大力優化種業自主創新的“軟環境”。著力打破科研院所和種子企業的界限,打通種業上中下游鏈條上的堵點。通過整合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優質資源,加快推進知識、技術、人才、信息等生產要素集聚。4月10日,村民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翠里鄉岑豐村梯田里耕作(無人機照片)。圖/新華社發 吳德軍 攝 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壓艙石穩固,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由于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糧食供求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為此,需要在重視糧食生產的同時,高度重視防止浪費,把糧食生產和防止浪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制止餐飲浪費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全國人大常委會迅速啟動立法程序。歷時四個月起草、經過2020年12月和2021年4月兩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后,2021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獲表決通過。反對食品浪費正式從道德約束上升至法律層面,從此防止食品浪費有法可依。 餐飲浪費表現為對食品、食物、糧食的浪費,涉及食用、銷售、加工、儲運、收獲等多個環節。反食品浪費法主要針對實踐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 在規定各類主體的義務時,反食品浪費法規定機關、人民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細化完善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公務活動用餐規范,加強管理,帶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同時,反食品浪費法也非常接地氣,日常生活中時常出現的“自助餐”“外賣平臺”“婚喪嫁娶”等內容,都一一出現在法條中。 “反食品浪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糧食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各環節,也涉及機關、學校、企業、社區、家庭各領域?!比珖舜蟠?、河北柏糧集團董事長尚金鎖建議,應圍繞反食品浪費法,建立“教、管、帶”相結合的反食品浪費工作機制,強化有效措施,切實減少食品浪費。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多位代表提出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的議案或建議。 “加快出臺糧食安全保障法是當務之急?!比珖舜蟠?、遼寧省營口市農業農村綜合發展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韓秋香十分關心糧食安全問題。她建議,建立高質量法治保障,落實黨政同責,構建統籌聯動格局,推動市場資源和多元主體積極參與糧食應急保障體系。 加快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緊迫任務,是具體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迫切需要,也是健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以法治方式管好“天下糧倉”的迫切需要。糧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位于第一類立法項目,屬于“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 近年來,糧食安全保障立法不斷推進。2018年11月8日,糧食安全保障法起草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此后,糧食安全保障法調研組到陜西、江蘇、甘肅等多省進行調研。還圍繞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儲備能力保障、糧食流通能力保障、糧食應急保障、糧食質量安全保障等糧食安全涉及的關鍵問題召開糧食安全保障法調研座談會、征求意見座談會等,進行集中討論和研究。 長期以來,我國各地也開展了諸多關于糧食安全保障的地方立法實踐。如,2009年《廣東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出臺,明確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糧食安全保障機制。2011年《貴州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確立了糧食安全保障實行首長負責制,還將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納入目標績效考核。此外,寧夏、遼寧、天津等地以地方性法規形式出臺了地方儲備糧管理條例。 多年的探索和基礎性工作,讓糧食安全保障立法工作日趨成熟。 糧食安全保障法立法進展如何?去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舉行記者會,法工委發言人介紹2022年立法重點項目,糧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此外,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在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務中,將糧食安全保障法作為預安排審議的40件法律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