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撒化肥,撒掉的不僅是你的錢,還有你這茬和下茬莊稼的命。
也就是,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
土壤的一個物理結構叫做“土壤團粒結構”,即土壤是由一個小團一個小團構成的,形象來說就像蚯蚓糞一樣。好的土壤團粒結構既通氣,又保水保肥,而且還有抗旱的作用。
但是土壤團粒結構特別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包括人為的破壞。
比如,澆水次數過勤、澆水過多,或者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噴灑某些化學殺菌劑,尤其是除草劑,都會破壞土壤團粒結構。
如果團粒結構受到破壞,構成它的小分子團就不存在了,土就成了面兒狀的,堆積到一塊,就容易造成土壤的板結。很多農民以為土壤板結就是單純的土壤變硬了,實際上是因為土壤物理結構遭到了破壞,才造成了板結。
正常中性的土壤pH值大概在7左右,不同地區土壤pH值不同,以河北土壤為例,應該是中性偏堿,pH值7-7.5左右。
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酸性的,尤其是一些小廠家生產的化肥質量不過關,酸性程度更嚴重。
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堿度。酸堿度的量程為0至14,依據pH從小到大分別為酸性、中性和堿性。土壤過酸或過堿作物都無法健康成長。所以土壤酸堿度相當重要!
本來化肥就是一個強酸弱堿鹽,長期大量使用,就會造成土壤酸化,ph值降低。有些地區的土壤pH值,甚至下降到4左右,這說明土壤已經酸化的特別厲害。
因為在不同的土壤pH值下,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①、在正常范圍內,植物對土壤酸堿性敏感的原因,是由于土壤pH值影響土壤溶液中各種離子的濃度,影響各種元素對植物的有效性;
②、土壤酸堿性對營養元素的有效性的影響:
①、氮在6-8時有效性較高,是由于在小于6時,固氮菌活動降低,而大于8時,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②、磷在6.5-7.5時有效性較高,由于在小于6.5時,易形成磷酸鐵、磷酸鋁,有效性降低,在高于7.5時,則易形成磷酸二氫鈣;
③、酸性土壤的淋溶作用強烈,鉀、鈣、鎂容易流失,導致這些元素缺乏。在pH高于8.5時,土壤鈉離子增加,鈣、鎂離子被取代形成碳酸鹽沉淀,因此鈣、鎂的有效性在pH6-8時最好;
④、鐵、錳、銅、鋅、鈷五種微量元素在酸性土壤中因可溶而有效性高;鉬酸鹽不溶于酸而溶于堿,在酸性土壤中易缺乏;硼酸鹽在pH5-7.5時有效性較好。
2、土壤酸化會造成作物的不適應,作物抗逆能力急劇下降。
化肥本身就是一個無機鹽,由鹽離子構成,比如硫酸鉀會分解成K+和SO42-,K+,K+能夠被作物吸收,但是SO42-就殘留到土壤中了,氯化鉀也是同樣的道理。
過多的離子殘存到土壤之后,導致土壤含鹽量過高。
①根系不能正常吸水,影響蔬菜植株生長,嚴重的時候可以說蔬菜就像種在鹽水里一樣,出現淹根、死棵。
②鹽離子之間會產生拮抗,影響蔬菜對各種元素的吸收利用。
比如種菜一年左右,會出現綠油油的一層綠苔,也就是“青霜”。
發青是土壤鹽漬化最初的表現。
地面濕度大的時候會看到一塊塊紅色的膠狀物,等到土壤干了之后,就會出現一片片類似紅磚面兒一樣的東西,即“紅霜”。
這個時候就會造成葉片萎蔫等負面影響,影響產量。
地面在干燥的情況下會出現薄薄的一層“白霜”。
此時鹽漬化已特別嚴重,棚室內蔬菜根系會特別少,后期植株連片萎蔫、生長受阻,出現嚴重早衰,根系的水分倒流,根系皮層會發紅,莖出現萎蔫、腐爛。
土壤中富含微生物,各種微生物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健康的土壤生物性狀是比較好的,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
當我們不斷種植,不斷加入化學肥料,土壤中微生物菌群開始慢慢失調,即有害菌的數量越積累越多,有益菌的數量越來越少。
隨著種植年數的增加,根部病害會發生會特別厲害,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到最后即使再怎么施肥,產量也上不去。菜農往往只注重施用化肥,而沒有關注到土壤生物性狀的一個活化,土壤生物性狀的惡化是導致作物減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所謂土壤“板結”簡單來說就是土壤變硬了,根系扎不下去了。
第一步,根系壞死
作物根系在土壤當中需要呼吸、需要氧氣,土壤板結會影響通透性,如果再加上澆大水,水會把土壤當中的氧氣壓出來,根系得不到呼吸,就會出現漚根,根系也開始壞死。
第二步,根系越來越淺
作物到生長中期的時候,根系壞死的速度會超過根系生長的速度,根系會出現早衰,也就是根系越來越淺。(比如棚菜番茄、黃瓜的根系就只能往下扎10公分左右,而更多的是變成側根,順著地膜往兩邊生長。如果把根系挖出來,看著也挺長,實際上以側根為主。)
第三步,影響作物吸收水肥能力
根系過淺就會影響了作物吸收水肥的能力。當我們進行隨水施肥的時候,不管是溝灌還是大水漫灌,如果地上部澆15公分的水,正常的壤土,水分能夠滲透到50公分左右。(就是說一次澆水施肥,距離土壤50公分之內,既有水又有肥。)
但是,如果土壤板結根系下扎受限,這樣作物可能吸收的只有10公分左右養分和水分。這就導致了作物出現缺水缺肥的癥狀。其實我們施的肥并不少,灌的水也不少!只是沒有吸收而已。
土壤物理性狀、化學性狀、生物性狀及土壤板結相互影響,當土壤板結時再用肥料,土壤鹽漬化、酸化就更嚴重,生物性狀也隨之惡化了。所以作物長不好,不是你用肥少了,而是土壤生病了。
所以,
我們首先要考慮做的是改良土壤!
土壤化學性狀和化肥利用率密切相關。眼下我國很多地塊復合肥利用率極低。
某些地區單獨使用復合肥的話,利用率連25%都達不到,也就是說施用100斤復合肥用到地,能夠被作物吸收的只有25斤左右,其余75斤都白白浪費掉,這部分被浪費的肥料反而會加重土壤鹽漬化或酸化。
其實對于常年大量施入復合肥的田塊,土壤里都不會缺肥料,氮磷鉀只多不少,主要的問題是:如何把土壤中殘存的氮磷鉀,或者說被土壤固定的氮磷鉀,一點兒一點兒地活化出來,讓作物吸收利用,而不是說過多追施化學肥料。所以我們一直提倡有機肥搭配化肥促進吸收。
這樣堅持改土,如果保證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能提高到80%,對土壤的破壞會越來越少,土壤本身也有一個緩沖的能力,這樣的土壤就會越種越好。
微生物在土壤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質循環鏈上的重要環節。它能夠活化土壤有機與無機養分,分解有機物,釋放養分,增加養分的有效性。
當前土壤中出現的板結、酸化、鹽漬化、土壤貧瘠、地力衰竭等問題,主要是化肥在土壤中長期積累、殘存、得不到有效分解和轉化而產生的。所以解決當前土壤生態質量和作物產量的當務之急是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生物菌劑作為一個活的東西,受外界制約較大。即使是同一種菌肥,土壤質地、環境條件不一樣,應用效果可能有很大差別。
目前國內菌肥市場參差不齊,大家在選擇時,不管大廠家還是小廠家,不管含菌量高低,都要提前做好試驗示范。
土壤調理劑的作用就是把碎的土壤顆粒粘成一個個的小團粒,即恢復土壤團粒結構。土壤調理劑在水的作用下會變得特別粘,一個個的小團粒會形成土壤膠體,這種膠體就形成了土壤團粒結構,保證土壤透氣、保肥,根系也更容易往下扎。
土壤調理劑雖然對土壤有改良和調理作用,但選用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是針對哪類土壤的,有些是針對堿性土壤,有些是針對酸性土壤,而且用量要合理把握,使用過量會出現另外的副作用。
尤其是針對大棚土壤來講,秸稈的效果非常好,比單獨使用有機肥效果更好?,F在很多農民朋友還在使用未腐熟的糞肥作為有機肥,危害很大。不管是雞糞、牛糞,使用時可以通過加入秸稈腐熟發酵。
以牛糞為例,里面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及氮磷鉀,一層牛糞加一層秸稈,剁在一起腐熟發酵,這樣能把更多的有機質腐熟出來,同時高溫發酵可以消滅一大部分病原雜菌。土壤鹽漬化嚴重的地塊,可以大量使用秸稈,秸稈腐熟的過程能吸收一部分鹽分,降低土壤的鹽漬化。
總之,土壤惡化后果相當嚴重!
土壤改良既緊迫又是一個復雜漫長的工程,我們不能只局限于一點,要從多方面入手,明確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土壤改良。
聯系人:廣東健地農業
電 話:0757-87768918
郵 箱:jiandinongye@126.com
招 聘:jiandizhaopin@126.com
地 址:佛山市南海區三龍灣大道廣佛上城11棟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