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土壤觀察
導 讀
大米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國家居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而因為工業活動導致的汞污染在這些國家也較為普遍。因此,開展廣泛的大米汞污染調查與相應的人群攝食暴露健康風險評估工作,以及水稻對環境中汞吸收、轉運和累積的機制研究非常必要。
文/程和發,高旭,羅晴(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來源:《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9 年 08 期,轉載自農業環境科學公號(2019年8月28日)
摘 要
本文匯總了環境與大米汞污染的來源、汞與甲基汞對人體的健康危害、水稻對甲基汞的吸收與累積、包括大米在內的食品中汞的含量與形態分析方法、全球大米汞污染的現狀,以及人群攝食大米的甲基汞暴露方面的研究進展。
我國貴州和東南亞汞礦開采地區產出的大米存在嚴重的汞污染,且大米為當地居民的主要糧食,攝食大米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嚴重的甲基汞暴露健康風險。未來有必要在全球更廣泛地開展大米汞污染與相應的人群攝食暴露健康風險評估工作,并加強水稻對環境中汞的吸收、轉運和累積機制以及這一系列過程中汞形態轉化方面的研究。
總結與展望
國內外已經開展的相對有限的研究表明攝食大米是人群無機汞、甲基汞暴露的途徑之一,尤其對于大米攝食量大的東亞和東南亞的內陸居民,攝食汞污染的大米可以帶來顯著的健康風險。目前針對大米中總汞、甲基汞的檢測方法逐漸成熟,國際上已建立了準確可靠的測定方法。不同地區大米中總汞、甲基汞含量有很大差異,已知與外界污染、土壤性質和水稻基因型有關,但大米中甲基汞的含量與汞污染源以及水稻中無機汞含量之間的關系尚不明晰。總體而言,非污染地區人群正常攝食大米基本不存在甲基汞暴露健康風險,而攝食污染嚴重地區產出的大米可給當地居民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
大米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國家居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而因為工業活動導致的汞污染在這些國家也較為普遍。因此,開展廣泛的大米汞污染調查與相應的人群攝食暴露健康風險評估工作,以及水稻對環境中汞吸收、轉運和累積的機制研究非常必要。
具體而言,未來應著重開展以下4個方面的工作:
(1)目前缺乏對全球大米汞污染狀況的調查數據,需要獲取更多來自高大米攝入量地區,如我國南方以及世界其他主要水稻種植區的大米汞含量數據。同時應注重對各地區人群,包括孕婦、兒童兩類敏感人群攝食大米甲基汞暴露健康風險的評估,為認識大米汞污染的公眾健康風險提供可靠依據。
(2)不同于魚類,大米中總汞含量較低,同時甲基汞/總汞比例也相對較低,但其攝入量非常高。同時,大米與魚類相比所含營養物質少,大米中的甲基汞進入人體內的消化、吸收、代謝過程與攝食魚類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深入開展人體攝食大米后甲基汞暴露的機制研究。
(3)目前大米中無機汞、甲基汞的主要污染源存在爭議,主要集中在大氣中汞直接干、濕沉降及污染土壤中汞通過根際傳輸兩種說法。同時,水稻生長過程中無機汞、甲基汞在其各器官之間的轉運、累積機理以及相應的形態轉化也尚未厘清。因此,亟待開展相關的基礎研究,為后續制定控制水稻汞吸收和積累的策略,保障大米質量安全提供科學基礎。
(4)我國居民膳食結構存在較大的地域性差異, 南方內陸地區以大米為主食,東南沿海地區魚類、大米攝入量大。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膳食結構區域的人群開展汞、甲基汞暴露健康風險評價。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國家和地方性食品總汞、甲基汞含量限值,有針對性地保護居民健康。
聯系人:廣東健地農業
電 話:0757-87768918
郵 箱:jiandinongye@126.com
招 聘:jiandizhaopin@126.com
地 址:佛山市南海區三龍灣大道廣佛上城11棟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