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對耕地拋荒一年以上的,取消次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格!
7月11日,農業農村部網站公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0893號建議的答復,回應了關于切實解決農村土地撂荒問題的建議。
答復從加強農業人才培養、強化市場引導、完善政策法規、優化市場要素配置四個方面,介紹了農業農村部推動解決農村土地撂荒問題所采取的綜合措施。其中介紹,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的通知》(財農辦〔2021〕11號),明確要求對拋荒一年以上的,取消次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格。同時,指導各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推進各類補貼信息共享,動態調整補貼對象,提升補貼發放的規范性和精準性。答復中還指出,指導地方探索補貼發放與實際種糧情況相掛鉤的有效機制,加大補貼發放情況核實力度,做到享受補貼農民耕地不撂荒、地力不下降。
以下為答復原文。
您提出的關于切實解決農村土地撂荒問題的建議收悉?,F答復如下。近年來,我部不斷加強農業人才培養,壯大農業人才隊伍,補齊農業農村人才短板。一是培育高素質農民。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對種糧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培訓,提升農民種糧技能。2021年培育高素質農民71.7萬人,其中35歲(含)以下的青年農民12.9萬人、占比18%。二是壯大農技推廣隊伍。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推動各地采取異地研修、集中辦班、現場實訓、網絡培訓等方式,積極開展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2021年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6.35萬人次。三是創新農技推廣機制。支持安徽、江西、四川等省探索公益性推廣與經營性服務融合創新發展機制,允許有條件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基層農技人員為新型經營服務主體提供增值服務并合理取酬。繼續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下一步,我部將持續加大農業農村人才培養支持力度,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一是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聚焦全產業鏈技能水平提高,培訓與教育并舉,加快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亟需的高素質農民。二是深化農業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指導各地加強本土人才培育,引導各類人才下鄉,促進人才規模、質量和結構與農業農村發展相適應相協調。三是選樹一批優秀鄉村人才典型,宣傳鄉村人才帶動鄉村發展典型范例,營造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近年來,我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不斷加大投入、健全機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一是實施種糧補貼。穩定并強化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完善補貼發放機制,穩定農民種糧基本收益。2022年根據農資價格上漲情況,先后兩次累計向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300億元,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是提高最低收購價。2022年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斤1.24元、1.29元和1.31元,分別比2021年提高0.02元、0.01元、0.01元,小麥最低收購價為每斤1.15元、提高0.02元,釋放重農抓糧信號,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三是促進鄉村產業發展。2022年支持建設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0個農業產業強鎮,充分發揮平臺載體作用,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四是加強產地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重點支持建設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氣調貯藏庫、預冷及配套設施設備。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推動完善以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為龍頭、區域性產地市場為節點、田頭市場為基礎的三級農產品市場體系。下一步,我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促進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一是強化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快建立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讓農民愿意種糧、種好糧。二是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農村電商、冷鏈物流、鄉村休閑旅游等,引導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提升農業產業綜合效益。三是推動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和市場體系,積極培育農產品市場運營主體,實現農產品高效流通,推動農產品市場健康發展。近年來,我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健全工作機制,引導農民統籌利用撂荒地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一是健全補貼機制。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的通知》(財農辦〔2021〕11號),明確要求對拋荒一年以上的,取消次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格。同時,指導各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推進各類補貼信息共享,動態調整補貼對象,提升補貼發放的規范性和精準性。二是規范土地流轉。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引導各地健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并明確規定土地流轉受讓方棄耕拋荒連續兩年以上,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內不解除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的,發包方有權要求終止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三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地方出臺利用撂荒地種糧的支持政策,重點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撂荒地種糧的給予補助。加大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種糧支持力度,2021年新增10億元用于支持南方早稻主產區、丘陵地區撂荒地恢復糧食生產。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強指導服務,規范流轉管理,推動耕地應種盡種。一是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機制,推動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護法》,健全防止耕地撂荒法律法規,規范土地流轉管理。二是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指導地方探索補貼發放與實際種糧情況相掛鉤的有效機制,加大補貼發放情況核實力度,做到享受補貼農民耕地不撂荒、地力不下降。三是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外出務工和無力耕種農戶提供全程托管服務。近年來,我部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集成推廣先進技術,改善撂荒地耕作條件。一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把具備條件的撂荒地盡可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累計完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二是提升耕地質量。引導各地結合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盡快恢復撂荒地肥力,提升產出水平。2021年在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鹽堿化問題突出的地區建設200個退化耕地治理集中連片示范區,改善耕作條件。三是推進生產機械化。加快適宜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累計創建750多個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引導各地圍繞耕種薄弱環節開展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活動,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四是強化技術指導服務。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在撂荒地集中區域,有針對性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提高產出效率、增加農民收益。下一步,我部將強化政策扶持,不斷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條件,防止耕地撂荒。一是加強農田設施建設。2022年繼續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綜合考慮年度建設任務、資金投入等因素,將具備條件的撂荒地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配套完善灌排水、輸配電等基礎設施,為農機作業創造有利條件。二是強化農機裝備配套。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重點加快糧食、油料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動栽培方式、品種選育、農機裝備集成配套。三是集成推廣適宜技術。針對撂荒地特點,集成推廣先進的技術模式,促進節本增效,調動農民耕種積極性。此外,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對因生態修復造成的農業損失,研究相關補償和補貼機制。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