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本是老百姓最樸素、最根本的需求。但曾幾何時,餐桌卻成了最不安分的地方,毒大米、毒蔬菜的驚呼不絕于耳。隨著全國土壤現狀調查及污染防治項目的正式啟動,土壤污染成為繼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后,受到社會關注最多的污染問題之一。
“看不見的污染”難以逆轉
土壤污染被稱作“看不見的污染”,其他污染形式可以通過污水橫流、黑煙滾滾、臭氣熏天等外在表現形式向人們敲響警鐘,而土壤污染卻往往容易被人忽視,這種危害極大的污染就在這樣的“溫床”上趁機蔓延開來。
事實是,我國一些地區的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據國家環??偩钟嘘P負責人介紹,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相當嚴峻,已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一是土壤污染程度加劇。據不完全調查,目前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200萬畝,合計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10以上,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二是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據估算,全國每年遭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質在農作物中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各種疾病,最終危害人體健康。土壤污染直接影響土壤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將對生態安全構成威脅。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基礎薄弱。目前,全國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和程度不清,導致防治措施缺乏針對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還存在空白,土壤環境標準體系也未形成。資金投入有限,土壤科學研究難以深入進行。有相當一部分群眾和企業界對土壤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認識,土壤污染日趨嚴重。
更令人憂心的是,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屬污染治理成本高且很難徹底根除。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專家劉曉端告訴記者,土壤中的重金屬天然分布十分廣泛,多具有不可逆性,不能降解,但可能轉化為金屬有機物或在有些生物中高倍富集,經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并在體內蓄積毒性。
地質工作為環保服務
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地質工作的目標早已不再僅限于挖土找礦,正在向多目標轉變?!彪S著農業安全問題逐步從保證糧食數量向保障食品安全轉變,土地管理從量的管理轉變為質的管理,環境意識的逐步提高,勘查地球化學這一學科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
勘查地球化學的學術思想和技術方法,是開展生態地球化學調查評價的基礎,上至大氣圈、水圈,下連生命圈和巖石圈,我國對各類型土壤進行大規模聯動、高密度、高精度測試等,是迄今為止世界其他國家無法做到的。它不但可使勘查地球化學在環境、農業、土地質量、海洋、礦產勘查等領域中做出成績,而且還為學科思路理論、勘查地球化學方法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魯安懷表示,通過調查,已發現我國一大批城市、農村甚至對我國整個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區域地球化學異常。調查組提出了一批事關國計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護建議,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通過21個省(市、區)的調查,發現各種局部生態地球化學問題,如地方病高發區、優質特色農產品和工礦企業環境問題等,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一系列評價研究工作,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也非常顯著。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地圖”值得期待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分別于上世紀50年代末和70年代末開展了兩次全國性土壤普查。這兩次土壤普查的目的都是針對農業生產而進行的,主要是了解土壤肥力,而對土壤污染“說不清”。而此次由國家撥款10億元開展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總體目標是:全面、系統、準確掌握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查明重點地區土壤污染類型、程度和原因,評估土壤污染風險,確定土壤環境安全等級,篩選并試點示范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提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調查將于2008年結束,重點調查區域是基本農田保護區和糧食主產區;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重點區域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成渝平原、渭河平原以及主要礦產資源型城市;土壤環境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建設的重點是形成土壤環境監測能力,擬定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
而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消息是,我國將對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東北平原、沿海經濟帶、西部地區等六大區域近300萬平方公里國土進行土壤普查,“十一五”期間將在106萬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再調查100萬平方公里,而全部工作預計將于“十二五”期間完成,屆時將把各區域情況匯總,拼接為“全國多目標地球化學圖”,屆時,我們才會對全國的土壤污染狀況有一個全面真實的了解。
聯系人:廣東健地農業
電 話:0757-87768918
郵 箱:jiandinongye@126.com
招 聘:jiandizhaopin@126.com
地 址:佛山市南海區三龍灣大道廣佛上城11棟8樓